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低碳生活館綠地內的雨水花園收集到的雨水可以分滿足景觀的需求,經過處理后的雨水可進行二次利用則成為低碳生活館的用水來源,觸手可及的澆灌系統給游人提供了更直觀的互動感受。場地內共設置4個蓄水池,共650立方米容積,蓄水后可供低碳館內植物澆灌及中水使用。屋頂綠化和地面綠化一樣,大面積綠化后,能夠降低室內能耗,使室內溫度在夏季可降低2-4攝氏度,起到“天然空調”的效果。
低碳生活館的景觀用電全部采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利用可再生能源,節約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達到零碳排放。低碳館薄膜太陽能系統日平均發電70度,風力發電系統日發電量44.4度。以上兩部分發電系統年發電量相加為41700度,可供20戶三口之家的全年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4噸,其功效等同于栽種240顆大樹。
竹林劇場位于低碳館東側,四周被竹林圍繞,竹子不畏空氣污染,也能凈化空氣;會時舉行綠色生態宣講,低碳環保理念的舞臺劇,親子交流活動等。人們在體驗竹林穿行的過程中也可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生態魅力。
低碳生活館的覆土草坡弱化了建筑的體量,使之宛如從地面生長出來,與周邊環境更好結合。建筑一層總體分為4 個部分,參觀游客由南側主入口進入大廳,公共區域依次串聯了展廳、休息廳及后勤輔助空間。展廳內部以“自然警示、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南湖變遷、低碳唐山”為展陳主線。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本工程位于唐山市路南區,是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要展區,首層為低碳生活館主館,二層為室外觀光環廊,本工程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基礎的設計及二層環廊的設計。
針對本工程場地位于采空塌陷區上方,經與當地專家溝通,通過設置兩道結構縫將主體結構分成了三個結構單元。為提高每個結構單元的整體剛度,基礎均采用梁板式筏基,并進行了抗變形設計,在基礎下方增置了滑動層。
二層環廊,建筑造型要求為單排環形框架柱兩側懸挑鋼梁,兩側懸挑長度隨框架柱位置和板邊線的變化而變化,為提高結構抗震性能,二層環廊采用鋼管混凝土柱框架結構,并進行中震彈性性能化設計,樓蓋采用密肋鋼梁+閉口型壓型鋼板組合樓承板,其中,鋼管混凝土柱內澆注C40灌漿料,鋼管混凝土柱之間采用箱形鋼梁連接,并從鋼管混凝土柱和箱形鋼梁上懸挑工字形鋼梁。
因兩側均為懸挑,且懸挑長度不一致,設計時考慮活荷載不均勻布置,并進行了舒適度驗算,結果表明,樓蓋的豎向振動滿足規范要求。
針對首層頂混凝土梁與鋼管混凝土柱的連接,基于ABAQUS節點有限元分析,為保證可靠連接同時簡化施工,在砼梁與鋼管砼柱連接區域設置鋼骨,并繞鋼管砼柱設置鋼筋砼環梁。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本項目以低碳生活為主題,其中相關的節能策略均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將各項計量結果實時顯示于展板上,與建筑本身的能耗統計相對比。并將其節能環保的原理,用大眾可以接收的方式講解與大家。通過親身經歷節能理念在實際中的應用,客觀的體驗和發掘節能環保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