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湯山醫院升級改造應急工程
設計結束時間
2020 年 02 月 18 日
竣工時間
2020 年 03 月 08 日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醫療
用地性質
醫療用地
設計使用年限
2年
建筑用地面積
3.9ha
總建筑面積
53122.08㎡
地上面積
53122.08㎡
本項目為了應對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新建的1500床臨時醫院,全部按照傳染病房標準設計建造,采用集裝箱模塊設計建造。雖為臨時應急建筑,但也為中長期備用使用考慮,從建筑功能上考慮完善,還設計了附屬配套的應急設施,保證疫情來臨時醫院正常運轉。流程上按照最新的感控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和多次優化;機電系統設計均按照永久性傳染病醫院相關要求進行設置,各設備設施復雜完善。而且是國內首個三層集裝箱房式的醫療建筑。
設計團隊從1月28日接到設計任務開始駐現場設計,到2月8日外審版圖紙提交總包單位,僅用11天完成全部設計工作,配合總包單位53天完成全部施工內容,并交付使用。3月16日開始接收第一批新冠疑似患
理念創新與實效評價,限200字。
1、功能及配套設施的完善
本設計不僅包括新建1500床病房,還配套設計了應急附屬設施,保證病房可以正常運轉。
2、室內舒適度的提升
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創造安全、舒適、優美的室內環境。
3、減少病毒傳播的感控設計
對現有感控設計理念進行多層次全面優化升級。
4、人文關懷的提升
5、“第五立面”優化整合,功能與美觀雙贏。
對建筑的屋頂設備與管線路由進行全面的整合與優化,實現了美觀性和功能性的“雙贏”。
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應用及其關鍵指標與數據,限200字。
1、在極度緊張的設計周期內,對建筑的屋頂設備與管線路由進行全面的整合與優化。每個病區屋頂均設有魚骨狀的設備平臺及管廊,既能節約機電系統的工程造價,又能降低屋面雨水滲漏的可能性,實現了美觀性和功能性的“雙贏”。
2. 屋面防水體系。箱式房的最大弱點在于屋面防水,本工程采用壓型鍍鋅板屋面(剛性防水)+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柔性防水)+箱體自排水體系,防排結合,疏導有序,力保建筑在使用期間無滲漏現象出現。
設計方法創新與應用(協同設計、BIM應用等)及其實效評價,限200字。
傳染病病房機電系統較為復雜,且本項目雖為應急臨時建筑,但考慮中長期備用,機電系統均按照永久建筑進行設計??紤]到本建筑的特殊使用功能,機電系統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如負壓系統是保護醫護人員安全健康的最重要屏障,設備監控系統需對全樓的暖通空調、通風系統上百個風機、幾千個閥門進行24H監控。設計人員在極度緊張的設計周期內,借助BIM設計手段,進行多專業快速協同配合,保證各系統精確落位,各行其是,有序運行。
其他重點、難點、亮點分析,限200字。
1、施工工期控制與模塊化設計:
為應對緊迫疫情,本項目采用模塊化設計模式,每個病區和醫護區都是標準單元,大大縮短設計、建造的周期。重點解決箱式房尺寸控制、優化整合室內管線排布等重點技術問題。
2、通過設計手段,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確保醫護零感染。
依據 “三區兩通道”的設計原則,通過開敞式病患走廊、病房設置觀察窗、傳遞窗、醫護辦公區設置天井、配備充足的手衛生設施等控制感染,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