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08

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

項目圖冊
  • 設計結束時間

    2015年6月

  • 竣工時間

    2017年6月

  •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地上:適老化住宅、輕協護護理樓、會所、配套商業 地下:汽車庫、自行車庫、設備用房、庫房

  • 用地性質

    住宅混合公建用地

  • 代征地面積

    2.9112ha

  • 建設用地面積

    143386㎡

  • 總建筑面積

    161632㎡

  • 地上面積

    118670㎡

  • 地下面積

    42962㎡

北京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大型持續關愛養老社區,建設用地面積約14公頃,地上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為居民提供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四個不同的養老服務模式,社區由康復醫院、護理樓、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及活力老人住宅等不同類型的建筑組成,可供身體狀況和年齡層不同的老人長期居住,是集養老照護、居家生活、美食餐飲、文化娛樂、健身運動等多種服務與功能于一體的的大型綜合養老社區。項目采用分期建設的開發模式,BIAD承擔項目二期從方案到施工圖的全過程設計,包括用地中的活力老人住宅、輕協護護理樓、社區會所等公共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約16萬㎡

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本項目以“醫養結合、活力養老、舒適居住”為核心,根據老人需求進行全方位規劃,營造舒適、安全、積極的建筑環境, 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養老社區。


總體規劃采用圍合式建筑布局與醫養結合配套體系相融合的布局方式,根據不同養老模式的需求和特點分區布局,每個區域既可獨立運營管理,又能有機融合;分區設置配套設施,通過步行街相連,形成了貫穿整個社區的綜合服務體系。突破常規的南北向行列式布局,通過圍合與半圍合的建筑布局,形成不同尺度的院落空間,為老人營造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鄰里交往場所。


通過人車分流+健康漫步道路系統的交通規劃,打造適合老年人的道路體系??笛鄨@交通組織采用人車分流的方式,小區的東西南北均設有機動車出入口,機動車以地下停車為主,地面設少量的訪客車位。社區內部規劃了三級健康漫步道路系統。第一級道路系統由設在建筑周圍的環路系統組成,可直接到達建筑入口;環繞中央綠地區域,設置第二級環形健康步道體系,路徑通過建筑底層的架空空間相連;環形步道之間由第三級支路相連,使老人在社區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便捷地回家。健康漫步道穿行于綠地與樓宇間,毗鄰樓宇的路徑周邊,設立了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空間,為居民豐富的社區生活提供了空間背景。


以營造老年人的積極空間環境作為切入點,打造一套由最為開放的公共空間到私屬的居住單元的遞進式交往空間系統,通過老人在建筑中的活動與行進逐漸呈現不同類型的空間體驗,將積極的空間環境融入到生活中的每個場景中。充分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風,增強老人對環境的認知,提升老人心里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建立整體性適老化設計體系,通過“去機構化”設計,為長者營造舒適溫馨的“家”。以對老年人心理、生理、行為特點及活動空間尺寸的研究為基礎,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提出適合本項目的建筑細部和設施設備的適老化設計的標準及要求,與內裝設計協同合作,共同打造一套適老化設計系統,為老人感受到居家生活的安全、自如和便利。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住宅地上部分由于建筑平面呈L型,通過設置防震縫,將結構分為不同結構單元,解決的建筑平面不規則問題及超長問題。地下部分未設置永久伸縮縫,主樓結構與周圍車庫連為一體,對形成完整的防水體系有利,通過設置后澆帶方法解決結構超長砼收縮徐變的影響。主樓與地下車庫之間設置沉降后澆帶,待主樓主體結構完工后再澆筑,以解決主樓與群房之間的差異沉降問題。地上部分通過在剪力墻開結構洞方式,削弱平面中心墻體剛度,同時增加外墻厚度,提高結構整體抗扭剛度,從而效避免結構發生扭轉,使最大扭轉位移比滿足規范限值,同時減小了墻體內力;墻厚從下至上墻厚逐漸減小,減輕結構自重,節省造價。屋頂層由于溫度應力較大,對墻體配筋采取的鋼筋間距加密的措施。


輕協護樓裙房及地下部分功能為餐飲文體設施等,為保證建筑功能使用,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核心筒布置于高層投影范圍內,裙房以上高層功能為客房,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裙房中部布置四季花廳,為樓板開大洞,通過加強周圍結構的剛度,減小結構平面的扭轉,以滿足規范要求。四季花廳上空采用鋼結構玻璃頂棚,滿足建筑采光需要及大跨度頂棚的要求。為便于形成完整的防水體系,同時為方便施工和節約建筑成本,所有地下部分結構連為整體,采取設置施工后澆帶、加強結構整體剛度等措施,解決地下結構超長和沉降不均等問題。為滿足地上建筑要求,在未布置結構縫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核心筒開洞情況以及周圍構件剛度,改善建筑整體的扭轉情況,以滿足規范要求。



暖通專業-技術特點

熱交換站集中供暖,住宅采暖供回水溫度為55/45°C;配套商業采暖供回水溫度為85/60°C。每棟單體建筑設置熱計量裝置,住宅設置分戶熱計量裝置;住宅分水器供水管上設置電動控制閥,溫度自動控制裝置設于起居廳;配套商業散熱器上設置高阻溫控閥。


協護樓采用地板輻射供暖系統,空調水系統為風機盤管系統,空調風系統采用新風系統和全空氣系統。



給排水、消防系統-技術特點

生活給水由兩路供水,引入兩根D200管路,在小區里呈環狀管網,市政水壓0.24MPa,市政中水引入兩路供水在小區呈環狀供水,用于沖廁澆灑綠地沖洗車庫地面及道路用水,中水水壓為0.2MPa.生活給水及中水泵房集中設置在2#地下車庫. 變頻恒壓供水加壓裝置.采用所有用水點均設置計量裝置,衛生潔具配件均為節水型產品。消防泵房設置在一期 ,滿足二期的使用要求。


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采用重力流排至室外散水,經室外透水鋪裝就地入滲,道路雨水收集后排至雨水調蓄設施,最終匯至 市政管網,調蓄后外排徑流系數0.134,生活污水經室外化糞池后排至市政管網。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本項目為養老型住宅小區,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生活起居特點及要求,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高。本項目變電室設置靠近負荷中心,采用節能型變壓器,照明設施大量采用LED光源并設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照{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統,有效節省運行成本。分類分項設置能源計量表,實施監控能源使用情況。



智能化專業-技術特點

整體設計以智能化應用為導向,綠色節能為重點,整個設計滿足今后智能化應用需求。針對老年人生活特點,本項目加設了危險定位報警系統。該系統用戶端裝置可為一體化裝置,也可以是組合裝置。設置區域為室外園區全覆蓋、樓內公共區如大堂、餐廳、走廊、標準層走廊、會所等,客房內不設置。設置原則:室外園區接收器間距為30米左右,室內接收器為20米左右,探測精度為正負5米范圍內。標準層在首層服務區預留專用網口及電源插座供設室內網關使用,室內外終端基站最終位置及系統將根據投標后廠家深化圖紙確定,目前考慮預留此系統線路容量及路由。

設計總負責人:

張廣群、石華

項目經理:

王珂


建筑專業-負責人

張廣群、石華、王璐、楊帆、馬立俊


結構專業-負責人

何鑫、毛偉中、李陽、丁淼

設備專業-負責人

袁煌、劉立芳、馬龍

電氣-負責人

肖旖旎、譚天博


經濟-負責人

李菁




2019年“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住宅與住宅小區綜合獎一等獎;

2019年“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公共建筑綜合獎三等獎;

2018年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

2019-2020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住宅建筑二等獎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人妻制服